- 阅读权限
100
主题15
精华3
金币484 枚
好人卡20 张
注册时间2009-7-10
少将 L1
在印度
第7962号会员
|
2# 自治州
事情是这样子的。
吉他的独占曲目非常少,原因很多,这里大致列举几个重要的。
首先,吉他的异弦同音特性让普通作曲家很难给吉他编曲,只有非常了解吉他的作曲者才能写出出色的吉他曲,因此历史上古典吉他界,出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出名的演奏家,这种情况在其他乐器界非常罕见。
第二,吉他的存在时间非常短,虽然其前身鲁特琴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并不是相同的乐器,因此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作曲家都没有机会给吉他写曲,必然巴赫和亨德尔这样巴洛克时代的作曲家,吉他当时根本不存在。
第三,地域性,吉他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西班牙乐器,影响范围不广,只在小部分的欧洲和南美较为流行,因此风格比较单一。
相对而言,钢琴则不存在这些问题。由于其全音域的优越性,钢琴类乐器一直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作曲者最偏爱的乐器,从使用管风琴的巴赫到大键琴的贝多芬到钢琴的久石让到用电子键盘的当代作曲家,一段旋律诞生自钢琴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吉他。
吉他曲改编自钢琴曲,这几乎可以说是个历史问题。《阿尔罕布拉》的作者泰雷加就改编过大量钢琴曲,塞戈维亚也是如此,贝多芬的很多曲子就是他改的。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实。首先,一段旋律并不拘泥于乐器,其次,吉他本身也有非常多优秀的曲目。
如果过于拘泥于乐器的形式,那么我这里可以告诉你们,很多人最津津乐道的拿手曲目《爱的罗曼司》本身不是吉他曲,而是一首西班牙民谣,被各种乐器演奏过,经过叶佩斯改编用在电影《被禁止的游戏》后才闻名世界;《阿斯图里亚》本来是钢琴曲,现在广为人知的吉他版是阿尔贝尼斯在十九世纪改编而成的;《绿袖子》更不是吉他曲,这手旋律的原作者据说是亨利五世,他是一位长笛家,现在最流行的吉他版,改编者是日本吉他家阿部保夫;而你们尤其喜爱的《D大调卡农》,原名是《D大调之三把小提琴与巴松管的卡农与吉格》,小提琴不说,你们有多少人知道巴松管长什么样子吉格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如果过于拘泥于乐器,那么连《卡农》都不是钢琴曲,非但乐器改变了,而且现在最为流行的那段旋律并非来自原作者帕赫贝尔,而是乔治·温斯顿的变奏版。
名曲总是被改来改去的,改得好听就够了,Era就用新世纪风格演绎古典曲目,教皇合唱团用咏唱来翻唱流行音乐,swingsinger用人声模仿乐器演奏莫扎特的交响乐。如果连这点狭隘都无法放弃,那对于音乐的理解始终都只能在低级层面。旋律是最关键的,各种乐器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即便是改编自钢琴,《阿斯图里亚》的钢琴版现在几乎已经被遗忘,吉他版才是最知名的,《爱的罗曼司》已经是吉他的代表曲目。
吉他本身也不缺优美的曲子,如果你们觉得手上的都是改编曲,这只是因为接触的曲子太少,风格太窄。不说《阿尔罕布拉》和《卡伐蒂娜》这样的代表作,贝多芬虽然没有机会给吉他写曲子,但是同时代的索尔被称为吉他界的贝多芬,他笔下有很多美妙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吉他作品,尽管不会像名曲那样广而人之,本身也非常动听,这些曲子数量众多,一辈子都练不完。
如果你们还是觉得吉他只能改编钢琴的可悲,那就想想那些练中提琴和架子鼓的朋友吧,他们的乐器连独奏都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