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y118 发表于 2010-1-19 09:27:49

G弦上的咏叹调——Andre Rieu安德鲁里欧经典小提琴

《G弦上的咏叹调》简介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ExMjY0MDgw/v.swf
《G弦上的咏叹调》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原曲作于1727年至1736年之间,19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小提琴有四根弦。当我们看上去到演奏家在这四根弦上用弓运指,就仿佛看到音符象小鸟一样跃然而出。音乐家给四姐妹一样的琴弦命名为G、D、A、E。其实,这奇妙的名字就是固定不变的四个音高的名称。
  在浩如烟海的小提琴曲目中,几乎所有曲子都离不开这四根琴弦。但是,在小提琴家弓下有一支著名的乐曲,它那优美柔婉的旋律竟然只从一根弦上流泻而出。这就是G弦上演奏的《G弦上的咏叹调》。
  这首小提琴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1845-1908)编写的。作品问世,立即闻名遐迩。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廉密,追溯渊源,其始祖原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威廉密将巴赫的《D大调第三首乐队组曲》的第十乐章回以改编,把第一小提琴声问作为独奏小提琴旋律,其余部分作为钢琴伴奏;又根据原作标题"咏叹调"而家名为《G弦上的咏叹调》。虽然这首小曲的流行程度早已超过原作,但是在巴赫诸多作品之中,这问管弦乐组曲仍是一曲质朴动人的佳作。

  "咏叹调"这是《组曲》的第二乐章。
  "咏叹调"原是歌剧中一各抒发内心情感的独唱歌曲。巴赫将它运用到管弦乐作品中,构成了一个抒情的篇章。
  第一小提琴象是一位伤感的女高音,咏叹出一支缠绵悱恻的旋律。最初是隐忍的怨诉;中途,音乐愈益激动,跳跃和模进音调(模进:指某一音调的音型,在原声部中反复出现,但每次出现时的高度都有不同,或上行模进,或下行模进。),将蕴积在主人公心内的热情与追求倾诉出来;最后又归回到富有感情的低吟之中。这段旋律在古钢琴和弦乐组的由第一小提琴奏出。虽然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间或也加以响应,但终究都是作为伴奏,为主旋律衬出美妙的背景。

    1995年美国导演David Fincher执导的电影《Seven》(七宗罪)就选用了巴赫的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作音乐衬托,使电影所阐述的寓意更为深刻。电影中发生的七宗谋杀案,分别和《圣经》中的“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骄傲、好色、嫉妒和愤怒相对应。电影《七宗罪》中,这首曲子出现的场景是:两个警察为破案寻找犯罪线索在图书馆里查资料,暗黄的灯光,一排排书架,蒙着灰尘的厚重书本,弦乐缓缓响起,那种宗教的情绪马上弥漫开来。给这部电影的名字下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使镜头里出现了一种与人类的受难相关的深刻思维。
PS:经典曲目,DEPAPEPE,押尾,冈崎伦典等都曾演奏过

hn 发表于 2010-1-19 10:17:54

不错的曲子,消灭0回复。。。

12121 发表于 2010-1-19 11:05:37

真有感觉、

083905 发表于 2010-1-19 16:14:50

aizhitan_80好好听啊!!正在找专辑~谢谢

yunr9999 发表于 2010-1-30 18:29:29

aizhitan_5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G弦上的咏叹调——Andre Rieu安德鲁里欧经典小提琴